(通讯员 胡慧明)2025年4月26日,太阳成tyc7111cc主办的《临床营养学》课程在2号实训楼307教室首次开讲。课程由太阳成tyc7111cc药理学学科带头人胡慧明博士统筹设计,并联合江西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王广玲副主任医师共同授课,吸引了临床医学、药学等专业80余名员工参与,标志着我校“药学+临床营养”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迈出关键一步。此次课程以“药学+营养”深度融合为特色,旨在培养兼具药物治疗与营养干预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,为临床实践注入新动能。
药学视角切入:解码营养与药物的协同效应
胡博士在开课致辞中强调:“现代药学已从单纯的药物研发向‘药物-营养-机体’多维干预拓展。例如,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态的改善可提升药物代谢效率,而慢性肾病患者的低蛋白饮食方案能减少药物毒性积累。这门课程将帮助药学专业员工构建跨学科思维,在未来的精准医疗中发挥桥梁作用。”
胡慧明博士进行开课介绍(陈珏琳/摄)
三级诊断+精准工具:构建药学服务新场景
王主任以“临床营养诊断”为核心,系统讲授了从筛查到干预的全流程——筛查阶段:引入NRS 2002量表,结合疾病严重程度、营养状态及年龄因素进行风险分级,为药学员工提供快速识别高危患者的工具;评估阶段:通过人体测量(BMI、上臂围)与生化指标(白蛋白、淋巴细胞计数),结合GLIM全球标准,精准诊断营养不良类型;药学关联实践:以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为例,解析膳食纤维摄入对血糖波动的影响及药物剂量调整原则。
王广玲主任进行《临床营养学》授课(陈珏琳/摄)
实训赋能:从课堂到临床的“药学+营养”闭环
课程设置“临床营养处方设计”模拟实训模块,要求员工基于真实病例(如慢性心衰患者利尿剂使用合并低钠血症),整合用药史、生化指标及膳食调查数据,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。太阳成tyc7111cc2022级员工曾晓丽表示:“这门课程让我意识到,药师不仅是药物的提供者,更应成为营养干预的协作者。例如,为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补充维生素B12,这类跨学科知识对职业发展至关重要。”
同学们认真听课(陈珏琳/摄)
学科融合创新:服务健康中国战略
胡博士在课程总结中指出,《临床营养学》的开设是响应“健康中国2030”战略、推动“以治病为中心”向“以健康为中心”转型的重要实践。未来,学院将深化与三甲医院临床营养科的合作,建设“药学营养联合门诊”实践基地,助力员工成长为“懂药知营养”的新一代医疗工作者。
此次课程以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、前沿实用的工具方法,赢得了师生的高度评价。随着“药学+营养”跨学科模式的持续推进,太阳成集团将为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领域输送更多创新力量。
部门审核:刘素兰 刘根林
责任编辑:高艺娟